走近档案:复旦大学档案馆庆祝2017年国际档案日
发布时间: 2017-06-09    浏览次数:

档案小知识:国际档案日

19486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国际档案理事会,其宗旨是加强世界范围内档案机构的合作,共同致力于档案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2007 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决定将69日这一天定为国际档案日”。设立国际档案日的初衷是向社会宣传档案,增强公众的档案意识,激发公众利用档案的兴趣,最终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档案事业的认同2012年底国家档案局提出2013年开始把每年的69日作为全国各级档案部门的集中活动日

  

系列活动之一:发布红色珍档(1919-1949

201754日,为配合上海市档案系统红色珍档展示活动,复旦大学档案馆开展了“红色记忆:复旦上医的家国情怀”——复旦大学档案馆馆藏红色珍档(1919-1949)发布活动。此次发布的红色珍档包括:敲响上海“五四”第一钟的复旦老校钟、国内最早刊登《毛泽东自传》的《文摘》杂志、宣传抗日救亡的一组进步学生刊物。红色珍档重现光荣历史,让广大复旦师生重温信仰的力量,牢记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担当。

  

系列活动之二:举行2016-2017年度复旦大学档案捐赠仪式

201767日,2016-2017年度复旦大学档案捐赠仪式在档案馆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承功、档案捐赠人及代表等出席仪式。刘承功代表学校向捐赠人颁发捐赠纪念证书。会上展出本年度捐赠品共17卷件。

复旦老文凭是本次捐赠仪式上的一大亮点,其中王思方老校友1924年复旦大学毕业文凭,是目前馆藏最早的英文文凭;黄澹哉老校友1931年毕业文凭,是目前馆藏最早的女生文凭,也是解放前惟一的女生文凭。

此次捐赠人包括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华宣积,原复旦大学台湾校友会会长刘昌平,解放初先后毕业于复旦商学院的老校友孔元生、王梓贤,老校友王思方、陈振兴、黄澹哉的后人等。捐赠仪式上,各位捐赠人动情地讲述了档案背后的故事,并一致表示复旦才是这些珍贵档案最好的归宿,今后也将继续支持学校的档案收集工作。


  

系列活动之三:学校办公室移交一批珍贵档案

67日的捐赠仪式上,学校办公室还向档案馆移交了19件珍贵题字及信函史料,其中包括周谷城、苏步青、夏征农、吕叔湘等著名人士为陈望道老校长百年诞辰的题词。这19件珍档,是学校办公室在综合楼搬迁前夕开展细致地资料整理工作的重大收获。

1.jpg2.jpg


 
©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档案馆|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