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载兰台翰墨香——复旦大学档案馆藏精品书画展”开幕
发布时间: 2018-12-03    浏览次数:


时值复旦大学档案馆建馆30周年,为全面展现馆藏书画精品,弘扬复旦之精神,“卅载兰台翰墨香——复旦大学档案馆藏精品书画展”于2018年11月21日在复旦大学蔡冠深人文馆开幕。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复旦大学档案工作委员会委员,校书画协会代表,师生代表及档案馆全体成员出席开幕式。


焦扬书记为书画展揭幕


焦扬书记为书画展揭幕并参观了展览。“这些作品都是复旦的宝贝!”她向捐赠书画作品的所有师生校友表示感谢。她强调,复旦的书香文气要流传,除了展览活动,还应通过各种媒介形式进行传播,满足师生的文化需求,让复旦校园鼓荡文化的春风正气。每一代复旦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存好这些珍品,研究好这些珍品,挖掘好、传扬好作品蕴含的深厚复旦文化与精神,融入到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育人目标中。

  


刘承功副书记致辞


刘承功副书记代表学校祝贺档案馆建馆30周年,对默默守护学校档案的一线同志致以敬意。他认为,逾百年的档案案卷是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史档案的育人资源,让复旦园更具品质和温度。


本次书画展拣选档案馆藏的师生、校友及书画名家作品49件,为广大观众勾勒出复旦书画发展的脉络。创校先贤马相伯、于右任,杰出校友李岚清,中文系教授郭绍虞、朱东润,哲学系教授王蘧常、外文系教授伍蠡甫、经济系校友吴䍩木等一批书画大家的作品都在展览中呈现。




西泠三代复旦情




《朱竹图》                                     《山水图》



《朱竹图》,著名画家申石伽为复旦大学九十周年校庆所作。申石伽擅画山水梅竹,早年师从俞云阶、胡也衲,长期任教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是西泠书画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画作落款为“西泠石伽”,就得缘于此。

《山水图》,申石伽之子申二伽先生为复旦大学九十周年校庆所作,落款为“西泠二伽”。

申石伽之孙、申二伽之子、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在参观复旦大学档案馆藏精品书画展时即兴题写“西泠三代复旦情”,并讲述了其祖父、父亲与复旦的情缘。

  

  

“我在这里读本科的时候是77级,就是恢复高考第一届进入复旦中文系的,那个时候复旦就请我爷爷来做过报告,专门谈中国画,我也是在听他作报告的时候,我突然顿悟,原来语言学也可以这样搞,所以后来我搞了文化语言学。父亲和复旦的喻蘅先生,就是复旦老的校长办公室主任喻蘅先生,他也是个书法家,他跟我父亲是非常好的朋友,我父亲出画集他就写序,父亲跟复旦书法家协会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喻蘅书《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校址纪念碑文》


对于此次书画展,申小龙教授颇有感触:看这些老教授的书法,马上就能联想到他们的学术和为人,把书法和它背后蕴藏的学术渊源和个人性情联系起来,就会越看越有“味道”。他认为,书法是所有中国艺术的核心,书法的方法是整个汉民族思维方式最典型的表现,书法之法千变万化,它的思维方式贯通在整个人文科学中。




复旦寻梦






《贺九十周年校庆题词》,邵梦兰书。邵梦兰193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执教杏坛逾一甲子,成就斐然。1995年复旦大学90周年校庆之际,近九十岁高龄的邵梦兰第一次回到大陆重游母校,参观当年女生宿舍旧址,有感而发,作此小诗。

1927年秋,复旦当局接受男女同校观念,正式招收女生。因当时两宿舍均住满,学校决定在子彬院东南之空地盖造房屋,并于次年建成。该建筑粉墙黛瓦,挺秀清丽,形近窈窕,又因地处校园之东,故称“东宫”。惜1937年被日军炮火摧毁。


“东宫”


复旦女生以学习商科者为多,尤其是在银行系、会计系和教育系。她们成绩优异,卓尔不群,不让须眉,为复旦增色不少。“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东宫是让心灵颤动的梦境开始的地方,邵梦兰在此留下了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她也是最后一批从东宫走出的复旦女生。晚年重回燕园寻梦,虽东宫不复,但她与母校复旦大学的情谊永远长存。


当年的“东宫”寝室内景,壁上挂满各式洋囡囡、小饰物,更显闺阁气息。


十年,只为一个守护

——《清荷图》背后的故事


《清荷图》

 

《清荷图》,唐云1965年作品。唐云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代院长、名誉院长等职,擅绘荷花。此画为贺复旦大学建校60周年而作,曾长期悬挂在物理楼外宾接待室,见证了学校许多重要的外事活动。1984年谢希德校长接待到访的美国总统里根,会谈场景的背景就是这幅《清荷图》。今日其得以再现,幸而世纪初起一个长达10年的守护。


1984年谢希德校长接待美国总统里根来访


于建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书画爱好者。早年在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求学时,他曾看到过这幅《清荷图》,画作的精妙技法和独特的视角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与此画结下不解之缘。2006年,于教授在逸夫楼底楼库房偶然发现自己当年所见的《清荷图》,欣喜之余,他发现画心已有所破损。为了此画能够得到更好地保存,在征求库房管理员同意后,他将此画移至自己办公室保存,于是就有了长达10年的守护。2016年,于教授已值古稀之年,为了《清荷图》有个好的归宿,他多方奔波,终于将《清荷图》移交给学校档案馆。后经上海朵云轩长达两个多月的精心修复,《清荷图》终于重现昔日风采。

一个书画爱好者,一幅价值不菲的名画,一段长达10年的漫长守护,这份守护更是一种责任。致敬!守护者!



 
©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档案馆|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