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坚定信仰”第二届渔阳里文化论坛在复旦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 2018-10-24    浏览次数:

20181020日,以“薪火相传 坚定信仰”为主题的第二届渔阳里文化论坛在复旦大学召开。时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诞生170周年,《共产党宣言》的中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旧居改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并面向公众开放。此次论坛由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承办。



与会代表合影


上海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传统,红色文化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底色,早期党中央机关设在上海长达12年之久,遗存了丰富的红色资源,渔阳里文化系列更是上海重要的一张红色名片。20187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指出了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意见》的出台,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利用红色资源、丰富展陈指明了方向。

中国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第二届渔阳里论坛在复旦大学的召开,对推动上海红色资源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渔阳里文化论坛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徐建刚致辞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局长薛庆超做了以“关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若干问题”为主题的报告。他深入阐释了渔阳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策源地之一的地位,厘清了党的诞生日和党的纪念日概念,并指出了渔阳里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重要作用。该观点得到与会专家的积极支持。


薛庆超作报告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承功结合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复旦剧社的情况,论述了复旦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红色基因。他以复旦剧社的发展为切入点,梳理并讲述了寓于剧社文化中的革命火种。洞察更宏大的历史,感知历史的脉络,展现复旦得风气之先、引领时代的精神与担当。他还提出,我们应进一步发掘文化资源、熔铸时代精神。


刘承功作报告


上海市档案局副局长邢建榕解读了当代的政策背景,提出要让红色档案、革命文物活起来,焕发新的生命力,对红色展馆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好红色资源,履行职责和义务,继承和传扬红色精神提出了要求。


邢建榕致辞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复旦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馆员孟瑶、刘晓旭,《新民晚报》首席记者、市政协华夏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俞亮鑫,分别做了主题报告,报告围绕党的诞生地主题征集编研和宣教、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重申渔阳里的历史地位几个主题展开。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处处长年士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冉,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瑊分别对报告做了精彩的点评。出席会议的还有陈独秀孙女陈长璞等关心红色革命文物文化保护和研究的红二代。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张云基于党史的学理基础,对“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做了评述;并从建党的过程出发,阐释了渔阳里在建党之初的开拓性贡献。他指出,红色史料的研究、宣教须在正视这个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开展。


张云作报告


论坛以红色展馆为切入点,与会各方在制度保障、学术研究、公众宣教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利用好红色资源,落实好《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精神。为此,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发起“沪上红色展馆联盟联合倡议”,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杜艳华老师说:“在中共上海党史研究室、上海党史学会的指导下,沪上各红色展馆因‘渔阳里文化论坛’而重聚,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与发扬。重走红色故地;再读革命历史;沐浴真理之光;坚定信仰之源;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杜艳华发起沪上红色展馆联盟联合倡议


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感受“信仰的味道”。


与会代表参观《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


忻平总结发言


上海市党史学会会长忻平做了总结发言,对本次论坛的学术报告、理论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次论坛汇聚了众多的红色资源,必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推动渔阳里、上海红色资源的开发。



 
©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档案馆|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