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驱魔战疫①| 上海甲肝大暴发中的上医人身影
发布时间: 2020-02-26    浏览次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举国上下全力应对,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之下,复旦上医人传承服务、牺牲、团结复旦精神,以“为人群服务”为宗旨,发挥医疗、科研、专家优势,积极投身抗疫斗争主战场。2家医院作为上海定点医院,12家医院开设发热门诊,6批44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自筹经费组织科研攻坚团队,启动应急性和原创性攻关项目,与市疾控中心合作成功分离并鉴定出新型冠状病毒,大大加快了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科研进展;一大批专家咨政启民,为社会和大众科普防疫知识。

即日起,我们将翻开校史,回顾上医人薪火相传驱魔战疫的事迹。

 

2020年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不少人想起32年前的上海,甲肝疫情暴发。在甲肝疫情抗击战中,上医人为上海市政府禁止毛蚶上市和食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及时控制了甲肝病毒在上海的扩散,同时积极承担甲肝病毒患者的诊治工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护航


甲肝病毒来袭

19881月,当上海人民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时,一场甲肝病毒却突然暴发。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传染病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甲肝的传染源,以粪口途径传染给其他人。

正如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一样,甲肝病毒也来势凶猛,传染性极强。1月中旬开始,中山医院肝炎门诊陆续接诊了一批因吃毛蚶而引起腹泻的病人,人数超过通常门诊人数的70%。这种直线上升的异常疫情引起院领导的重视,他们及时向市防疫站、卫生局及市政府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并作出上海可能已发生肝炎流行的判断。据统计,到1月底时,上海每天新增的甲肝病例已经达到了一万多例,大量发热、呕吐、乏力、黄疸的甲肝患者涌入上海各大医院。

甲肝疫情为何集中暴发,来势如此凶猛?

上海市卫生局组织的临床调查显示,85%的甲肝病人在病发前曾食用过毛蚶,这初步确定甲肝流行病毒可能与毛蚶有密切的关系。

上海医科大学的师生与上海市卫生防疫站也迅速展开调查,他们在11所医院和社区随机选择了1208名甲肝患者开展1∶1配对的病例对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病例组发病前2~6周平均吃毛蚶率为88.2%而且食用毛蚶数量、食用方式与是否发病密切相关食蚶量越大,发病率越高;食用煮熟毛蚶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生食毛蚶者。


1988年,上海市甲肝疫情与毛蚶销售关系图

图表来源|俞顺章《甲型肝炎流行促进了大卫生的诞生》(《上海预防医学》2017 年1月)


上海人食用的毛蚶主要产自江苏启东,而启东是当时我国的肝癌高发区。当年启东水域环境受到大量人畜粪便的污染,吸附力极强的毛蚶将甲肝病毒聚集在体内,加上这些毛蚶多为农船运输,有的农船之前运过肥料却未清洗,使得污染加重。而上海人偏爱毛蚶的鲜嫩,吃毛蚶时仅用开水汆烫至微开口,并不能杀灭毛蚶中的甲肝病毒,从而导致甲肝病毒进入体内。


证实甲肝元凶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基本认定上海的甲肝流行是因食用毛蚶引起。相关部门立即向市领导作了汇报,提出马上停止食用毛蚶的建议。但在1月下旬甲肝防治会议上,有人提出毛蚶可以解决市民急需的动物性食品,而且一年的产值能达到100万元以上,他们认为禁止毛蚶销售还缺乏直接证据。

此时,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俞顺章教授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毛蚶致甲肝的观点。俞顺章是流行病学家苏德隆的学生,曾在上海消灭血吸虫病工作中立下大功。为了证实毛蚶的致病性,俞顺章教授带领上医师生赶赴江苏启东,在毛蚶体内找到了甲肝病毒,以直接证据证实毛蚶就是甲肝的元凶。

此外,还有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组徐志一、胡善联、汪建翔等专家,他们冒着寒风,乘坐登陆艇驶往吕泗渔场,通过直接打钻取出海底毛蚶,用甲肝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cDNA分子探针杂交方法,证明吕泗海底毛蚶体内确实有甲肝病毒存在。之后又在2万余人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中,通过狨猴实验和VERO细胞甲肝病毒培养,获得毛蚶传播这次甲肝暴发的病原学证据,并发现生食毛蚶量与甲肝发病率之间有剂量效应关系,从而证明上海地区1988甲肝暴发流行由生食毛蚶所致


一切为了甲肝病人

甲肝病人数以万计,且发病十分集中,但当时上海各家医院总共只有5.5万张病床。为了解决甲肝病人的住院问题,各级医疗机构挖掘内部潜力,千方百计增设床位

当时中山医院没有传染科,只有一个45张床位的隔离病房。面对急剧增加的病人,他们利用走廊及一切可利用的空间,临时改作肝炎病房。在本院床位资源挖尽的情况下,杨秉辉副院长带队到院外寻找合适场所建立肝炎病房。

与此同时,中山医院全院联动,在内科医生不够的情况下,外科、中医、皮肤、眼耳鼻喉科的医生们纷纷支援,党委办公室、工会、团委干部也都披挂上阵。为缓解病人排长队、看病难的困境,门诊部增加肝炎门诊医生,增设就诊点,并想方设法增加便民措施。住院处专门设立甲肝入院组,以最快的速度办理住院手续。“我们是人民的医院,人民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做!”中山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为了甲肝病人”的共同心声

面对来势凶猛的甲肝疫情,华山医院也采取内挖外扩的方法。先是第一时间将院内普通内科、内分泌、肛肠门诊、干部病房转为肝炎病房,医务人员也让出值班室、休息室作为肝炎病房,以增加病床数。同时,医院又设立毛蚶门诊,对一些病情较重但一时不能住院的病人设法进行门诊输液,并不惜耗费资金设备,在院外乌鲁木齐北路设立甲肝临时病房,收治甲肝病人。由于病床数激增,平时只需负责七、八张床位的医生,此时都在“超负荷”运转,负责着三四十张床位,护士发药、输液忙得不可开交,他们都付出了比平时高出好几倍的辛勤劳动。

“为了钱,我们谁也不会这样拼命干!”这是华山医院检验科生化室王连文医生的一句话,其实,从病房到门诊,广大医护人员都是这样拼命干的。护士长吴琴芳连续几个星期工作,身体病了依然坚守岗位;内科门诊注射室的同志因不断注射、抽血,手上都起了血泡;博士研究生赵耀基身负重任坚守在重病患者最多的病房,即使其爱人患甲肝住院,也未曾休假,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华山医院的医生护士真好!”在甲肝防治工作中,医护人员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获得了广大病人的普遍赞誉,表现出白衣战士忠于职守、公而忘私、努力奉献的高尚医德和美好情操。

华山医院毛蚶门诊,医生检查患者有无黄疸。


华山医院甲肝病区走廊内


华山医院医生在甲肝病区巡查



战胜甲肝疫情

在党中央的关心和市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之下,经过全市医务人员的艰苦奋战,2月下旬,上海甲肝发病开始下降趋势3月时疫情就基本得到了控制。据统计,1988年全年,有1250万人口的上海,甲肝发病高达352048例(市区310746例),病死率为万分之一左右。这场甲肝来势之猛,发病之集中,覆盖面之广,成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一次罕见的特大食物型甲肝暴发流行。但也正是这次甲肝肆虐,促使了《传染病防治法》的出台,上海市由此成为居民公共卫生意识最强、公共卫生保护措施最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最迅速的中国城市之一。

甲肝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上医人并没有停歇,而是立即深入开展医学研究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的徐志一,与胡善联汪健翔俞顺章等人,在以往病毒性肝炎研究的基础上,对这次甲肝暴发流行规律、临床特征以及病毒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上海1988年甲型肝炎流行起因与预防措施的研究》,获1990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上医在甲肝病毒防治方面的重要贡献。儿科医院的医务人员也对疫情期间小儿甲肝的临床观察及病例进行总结,发表若干文章。

  


(感谢中山医院档案室和华山医院档案室为本文提供资料。)

 
©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档案馆|邮编:200433